新冠病毒爆發迄今已兩年,這兩年對焦慮憂鬱⾃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是特別難熬的時間
甚⾄原本只是隱性的⾝⼼症患者在這段期間都被激發,我想分四個階段來探討焦慮患者的⼼理變化:
第⼀階段:
從疫情擴散⼈們焦慮的情緒就被挑動,封城,缺乏疫苗是讓焦慮情緒達到⾼峰,那時這類病⼈會完全消失不敢來看診
但實在沒辦法必須到診所看診時,我們很容易發現這類病⼈與其他病⼈的差異,態度特別緊張,防護裝備上特別怪異(雙層⼝罩、眼罩⾯罩⼿套帽⼦再加雨衣⋯⋯)與⼈的距離特別遠
有⼈清喉嚨或打個噴嚏,他若有魔法他會讓這個⼈消失或⾃⼰迅移到其他空間⋯⋯唉,真的很辛苦,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焦慮的真⾯⽬是恐懼,⽽⼈類恐懼的真⾯⽬是害怕死亡。
焦慮的病⼈覺得死亡離他們很近,所以他們必須加強戒備,簡單的說他們不相信⾃⼰的⾝體,⼀定要靠⾃⼰努⼒做什麼來活下去,就如同⼀個⼈開⾞時不相信這台⾞能安全載他到⽬的地⽽是隨時就會爆炸,你想這⼈豈不隨時想跳⾞,若能造出⼀個防護罩他豈不⾺上躲進去。這時,凡是阻擋他~活命~的⼈通通是最⼤的敵⼈,暴怒暴衝咆哮,於是傷害⼈或被傷害就發⽣了,這不就是疫情期間最常⾒的社會新聞嗎?
第⼆階段:
當疫苗開始施打後,ㄧ開始疫苗不夠,擔⼼打不到,於是搶著打(恐懼死亡),之後疫苗⼤量進來,但打疫苗的後遺症天天報導,於是那⼀陣⼦看診,最多⼈問的問題就是他們適不適合打疫苗,⼀般⼈問這問題只是聽聽醫師的意⾒⽽已,其實他們⼼裡早已決定施打,⽽焦慮的病⼈會問很多醫師的意⾒,即便醫師們都建議施打沒有關係,但他們就是不敢去打(恐懼死亡),但⼜怕不打會染疫(ㄧ樣是恐懼死亡)於是這種糾結的情緒更加重他們的焦慮。
記得有⼀位六⼗多歲的婦女,每次來看診都要問我同樣的問題,她適不適合打疫苗?我每次都停下來耐⼼跟她解釋打沒關係,但她會舉很多例⼦及她的症狀證明⾃⼰不適合打,甚⾄變成我跟她辯論這⼀問題,造成看診進度嚴重落後,有⼀次我乾脆跟她說:是的,妳認為妳不適合打,那就不要打了,本以為談話可以早點結束,沒想到她⼜急著證明她沒問題她可以打,然後⼜再問⼀次我的意⾒⋯⋯
第三階段:
疫苗覆蓋率⾼,各種禁令解除,準備與病毒共存,此時確診⼈數每天幾萬幾萬的增加,這時焦慮的病⼈真的是緊張到極點,進診所看診彷彿進入毒氣室⼀般,想要看診⼜希望秒殺結束
於是發⽣⼀位女性剛掛完號也不管還有排在她前⾯的候診者,非要插隊先看,護理⼈員勸導無效反倒在外⾯暴怒咆哮(恐懼死亡,⽣命受威脅)無奈之下先幫她看診,鬧劇才結束。
事實上焦慮跟憂鬱常常是混合在⼀起的,這時期我常拿疾管家的每⽇確診統計數據告訴焦慮的患者:某⼩姐妳看,雖然現在總確診⼈數是⼀百多萬,但妳看輕症跟無症狀者佔99.7%搞不好妳上週早上起來喉嚨痛痛的
到中午就好了,那時妳就確診了,只是妳不知道,它輕症或無症狀嘛,搞不好妳還傳染給很多⼈了。
⼀般⼈聽到這樣的說法都會鬆⼀⼝氣,原來有可能⾃⼰已經傳染給別⼈⽽不是擔⼼別⼈來傳染給⾃⼰
但對焦 慮憂鬱的患者,這樣的解說是無效的,他們還是擔⼼別⼈會傳染給他們(⾃⼰永遠是受害者),⽽且他 們的⽬光永遠停留在重症問題上(雖然比例只有0.0幾)他們總想像⾃⼰若確診必然是那極少數重症者之⼀。
第四階段:
確診後已隔離完畢,這時⼤家會發現原來感染的症狀不過就是重感冒⽽已,但對焦慮的病⼈⽽⾔此時有⼀個新名詞~長新冠,會再度讓病⼈恐懼莫名,根據WHO指出,長新冠是⼀種初次確診新冠後,三個⽉內出現的疾病,症狀和影響會持續2個⽉;美國CDC則是認為初次感染⾄少四周開始出現症狀,可以持續4個禮拜或幾個⽉,症狀會出現在全⾝各個部位,最常⾒的症狀如下:
a.疲勞
b.呼吸急促
c.呼吸困難
d.記憶⼒下降或注意⼒不集中
e.持續咳嗽
f.胸痛
g.嗅味覺喪失
h.抑鬱 焦慮 ⼼悸
i.發燒
j.腦霧
從以上症狀可得知,「長新冠」所帶來的後遺症,跟⾃律神經失調非常類似,究竟是統計樣本原來就是焦慮症患者,還是新冠肺炎的後遺症真的會造成精神情緒的變化及⾃律神經失調,可能還需要⼤量的⼈數統計才能確定,但對近兩年來飽受各種負⾯資訊摧殘的⼈群,不管是⼀般⼈還是焦慮患者,當確診後彷彿劫後餘⽣,他們敏感的⼼靈是否進入了創傷後壓⼒症候群(PTSD),於是乎產⽣了各種情緒障礙及⾃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這⼀可能性並非全無。
所以⾯對後疫情時代⾯對所謂的長新冠,積極樂觀,正向思考是絕對必要,⽽各種症狀若過於嚴重,當尋求各科醫師的幫助,同時要記得⾝⼼科也是⼀個選擇。
⽽中醫的治療當著重在舒肝理氣,健脾養⾎,補⼼安神等⽅⾯或是單⼀或是同時多⽅⾯處理,以達到治病求本的⽬的。
若您是確診治癒者,可觀察自己是否出現以上相關症狀,如數周或數月無法獲得改善,請立即與我們聯繫,讓我們幫助您面對後疫情的時代